琼岛腹地,雨林蓬勃万物生长。
广袤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范围涉及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万宁9个市县,连通了五指山、霸王岭、鹦哥岭、尖峰岭、吊罗山5个片区。
近年来,海南秉承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从生态搬迁腾出空间让雨林自然恢复,到因地制宜补种本土林木、清退水电站设施等进行人工修复,让这片生态秘境变得更可亲、可近。
用心呵护
珍稀物种频频“上新”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电子围栏监测区域内,每当看到画面里出现海南孔雀雉、海南麂、豹猫、椰子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踪影,监测人员就会一一把视频下载进行存档。
为掌握珍稀野生动物的分布与资源状况,近几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陕西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在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科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下,在尖峰岭林区布设100多台红外相机对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调查监测。今年6月,布设在尖峰岭深山腹地的红外相机拍到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正在倒伏的腐木里翻找白蚁等食物,可以看出,这只穿山甲行动灵活,鳞甲整齐完整。尖峰岭分局高级工程师莫世琴介绍,在尖峰岭片区存有穿山甲小种群,且呈现多地分布态势。
“我们尽可能地减少人员进山,侵扰少了,山林里难得一见的珍稀野生动物就更活跃了。”尖峰岭分局副局长杨世彬介绍,早些年,在广袤的雨林里,护林员及科研人员只能依靠一趟趟“徒步丈量”,获取的各种监测信息相对有限;而且,不同于植物,雨林的野生动物对人类十分警觉,再加上它们行踪不定,即便是长时间蹲守,也难以见到“真容”。
如今,除尖峰岭外,在五指山、霸王岭、吊罗山等智能监测大屏幕上,全天24小时监测画面实时呈现,值班人员点击鼠标键盘间即可随时切换多角度的监控画面,拍下了不少野生动物十分鲜活的栖居场景,既有利于“有图有真相”地监测动物活动,也为常态化开展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重点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提供权威依据。
以尖峰岭为例,该分局已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在辖区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哺乳动物120个监控布控点,开展对中华穿山甲、圆鼻巨蜥等珍稀濒危动物监测;在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中,也监测到中华穿山甲、海南孔雀雉等珍稀动物的活动影像,还与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鱼类及两栖爬行动物的监测研究等。
除此之外,自2019年以来,在五指山、霸王岭、吊罗山等辖区分局,信息化巡护管理平台还衔接每一名护林员的专用手机,可以实时查看每一次巡山护林的时间、路线等,实现对巡护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在用心呵护与监管下,海南热带雨林还新发现了中华睑虎、尖峰水玉杯、海南小姬蛙等新物种,数量已达50余种,其中不乏霸王岭天麻、广椭牛齿兰等“极小种群”,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整体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搬迁“让地”
腾出栖居新天地
在雨林深处,珍稀物种持续“上新”,离不开居住在雨林腹地村民的一轮又一轮“让地”搬迁。
“刚收完哈密瓜、玉米等,天气也转凉了,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招工整地种植红托竹荪了!”寒露刚过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菌菜轮作基地大棚里,主管符国华已开始安排人手忙着新一轮菌菇种植。
这里驱车至县城约4公里。2021年元旦前,符国华等118户村民从位于鹦哥岭腹地的南开乡原高峰村整村搬迁至新址,不仅住进了59栋崭新的两层联排民居,人均还获补偿5亩可开割的橡胶林,并在政府的帮扶下干起了新产业——以这一菌菜轮作基地为例,从第一年“小试牛刀”的大约50亩,再扩大到如今的160多亩,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基地大棚外,有关部门还引导村民在橡胶林下种植了数百亩虎奶菇等菌菇,农户的腰包也日渐涨鼓了。
再移步至五指山市通什镇生态搬迁村庄龙庆新村,120余户从五指山雨林深处搬迁出来的群众对新居生活十分满意,近日,乔迁新居一年的村民们已如愿地领到了“红本本”——不动产权证。“在城区统一建设安置房屋、做好青苗补偿、安排公益岗与就业培训,允诺村民在5年内回村采收盛产期的经济作物……”五指山市林业局局长张圣介绍。
自2019年以来,为更好地修复热带雨林生态,让国家公园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性保护,海南对涉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的村庄启动生态搬迁。截至目前,白沙、五指山、东方、保亭4个市县均已完成生态搬迁安置点建设,共有400多户1800余人搬出了大山,住上新居过上了新生活。而在世代曾经居住的大山深处,没了人为侵扰,藤蔓尽情攀附,林木更加葱郁,飞禽走兽也迎来了更为宽广的栖居天地。
同样搬离的还有雨林深处的水电站设施。“已清退辖区5座小水电站,其中有3座在核心保护区范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副局长钟育飞介绍,这5座小水电站涉及南绕河、南叉河和雅加河,现已100%完全恢复生态流域的原状。
而在整个国家公园辖区,需有9座小水电站完成退出,需整改的22座小水电站已有17座完成整改,其余的将在今年内全部完成整改。此举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大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还能让更多水生物得以回归,更好地繁衍生息。
让雨林秘境可亲可近
雨林深处,既有诗与远方,亦有生态“变现”。
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坚持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理念,合理规划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同时,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关系,开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拓展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推进“园内园外”“山上山下”协同发展,探索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在五指山山脚下的水满乡毛纳村,今年中秋国庆,又有不少游客到访那间古朴的“和茹手工茶坊”,女主人王菊茹在店里展示红茶制作工艺,并热情邀约游客品茶、聊叙。就在9月底,毛纳村文旅项目运营投用,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在内的竹屋广场设有黎族服装换装体验、村史馆、书屋、主题邮局等旅游新业态,同步推出雨林大叶茶、国潮服装、篝火长桌宴体验等。目前,毛纳村正在加快茶旅、文旅融合发展,凸显雨林生态、黎苗文化、茶叶产业等地区特色,支持村民开展农业生产观光体验、餐饮、民宿、民俗文化展示等。如今,这里的乡亲自称为“公园人”,“茶叶饭”“旅游饭”“生态价”等新词汇已融入日常生活。
地处霸王岭腹地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曾是海南省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之一,依托全省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优势,于2019年初启动“黎花里”文旅小镇一期项目,以打造 “中国第一黎乡”为目标,以“一步一里一风情,一草一木黎家情”为主线,着力从茅草屋等当地黎族百姓的历史变迁、生产生活中寻找素材和灵感,推进打造“诗里画里”三派村、“歌里酒里”浪论村、“时光里”洪水村。同时,串联大溶洞、旧石器遗址等景点,引得不少游客跋山涉水而来。
百花瀑布、天琴树、百花天池……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海南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可谓集雨林、飞瀑、溪流、沟谷、奇石、黎苗村寨等各类生态资源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现已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上一篇 下一篇本文Hash:d9e7003dd1ddcb2e5d2b53981b873b41b7f5180b
声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