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研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研学游是激发文旅消费内生动能的新业态,也是摆在行业企业面前的一道“思考题”。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研学游热背后的冷思考”研讨会上,参会嘉宾围绕研学游业态发展趋势、研学游如何兼顾“有研有学”、如何促进研学游健康发展进行讨论。

  研学热为相关产业

  带来新动力

  作为一种融合教育、旅游、文化等多领域的新型经济形态,研学游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

  与会专家表示,促进研学游融合发展,既源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国研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斌分析,近年来,文旅消费快速恢复,业态多元创新,产业稳健增长。文旅产业要紧紧抓住其他领域尤其是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外溢,探索服务业数字化新模式,加快产业和技术迭代,从而更好适应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变化,贴合市场转型要求,提升产业效率。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王杰认为,研学游其势乍起,方兴未艾。我国文房四宝行业有一些企业开展了研学项目,部分企业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营收超过了其传统业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

  “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研学游产业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驱动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明说。

  “行走的课堂”

  如何才能游有所学?

  张晓明认为,研学游,最关键的是“研学”,要力争做到旅游活动与历史、人文、景观的深度和便捷融合。

  关于“研学”的内容,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认为,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是东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研学游要重点挖掘与中国地理、历史相关的巨大价值,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博物馆策展资源,激发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中信资本投资副总裁王马捷也指出,目前研学游在“研学”方面仍需加强。他建议,把科技、工程、AI等融合到游学中,科学设置游学产品,把更多好的元素、体验带给消费者。

  研学游能撬动多种资源,产生巨大效益,但研学游存在产品同质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与会人士提出,要精心打造研学游产品,促进研学游稳健发展。

  中国文化书院监事江力认为,研学游具备促进商业、提升教育两大功能,在研学游产品设计方面要秉持工匠精神,尊重历史文化、严谨科学。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副秘书长徐亮表示,要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让人们在研学游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研学游如何回归“有研有学”

走进名校访学、参观文博场馆、打卡名胜古迹、探索天文地理……今年暑期,研学旅行火爆出圈,迎来了一波新热潮。  与此同时,“研学游变‘到此一游’”“月入一万不够研学7天”等吐槽声也不时出现。研学游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研有学”?  A  研学市场持续火热也存隐忧  重庆酉阳县桃花源景区推出手工扎染、漆扇DIY、石磨豆腐等10多种研学体验课程;广西金秀

亲子游火热,研学活动丰富 三亚暑期旅游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在海底,我看到五颜六色的珊瑚,还有很多鱼儿在身边游来游去,我还亲手种下了一株‘珊瑚宝宝’,太神奇了。”近日,在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来自新西兰的青少年卢卡参加了海洋亲子研学探索之旅,跟随教练员潜入蔚蓝大海,实现了与鱼儿、珊瑚亲密接触的心愿。上一节珊瑚科普课堂,考一张青少年潜水证,种下一株“珊瑚宝宝”……暑期,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推出的海洋亲子研学探索之旅涵盖旅游住宿、海岛美食、潜水考证、珊瑚种植和水

玩转海陆空,海南研学之旅等你来开启

玩转海陆空,海南研学之旅等你来开启:海南,这座位于中国南端的热带岛屿,不仅以其碧海蓝天、椰风海韵吸引着无数游客,更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研学胜地。无论是深入海洋的奥秘、体验空中的刺激,还是漫步于陆地的自然奇观,海南都能为你提供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海之探索珊瑚礁保护研究:前往三亚的蜈支洲岛或分界洲岛,参与珊瑚礁生态保护项目,了解珊瑚的生长周期、生态价值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亲手参与珊瑚种植,为保护

本文Hash:84239b5eb2f050c639d7a5e731d6dc0025f3c62f

声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